老银匠加工银饰,常州现在还有没有银匠?

更新时间:

  本人有一对银质的小耳坠,想要改成一个吊坠,但是又不知道常州有哪里可以做这个老银匠加工银饰

  上百度搜了一下老银匠加工银饰 ,看到了以下文字:

  “常州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银楼业,是一些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个体银匠老银匠加工银饰 。他们代客加工简陋的银饰品,如锁片、鸡心、发插、如意、手镯等。继而凭屋设铺(俗称银匠铺),主要还是来料加工,并逐步开始金银饰品兼作,根据顾客需要加工成品,收取加工费。

  大约至清咸丰年间(1851-1861)常州城里亮出了两家规模不大的银楼,一家居北称毕泰昌银楼,一家靠南名过德盛银楼,他们除了代客加工金银首饰外,还有一些加工好的金银饰品出售老银匠加工银饰 。同治年间(1862-1874),遂有蒋雪壮在甘棠桥北首开设常州第一家规模较大的蒋懋大银楼,采用传统的古法冶炼手工提炼,黄金纯度可达99.99%,称"上足赤",一般达99%称"足赤",由于饰品成色好,品种多,深得顾客信任,营业不断扩大,最多时有雇工五六十人。随后,沈子钧在市内大街开设沈正和银楼,仿蒋懋大办法冶炼金银,并大做广告以招徕顾客,但终不及蒋懋大生意火爆。

  从光绪到民国初年,常州又陆续开有源升德记银楼、信裕恒记银楼、凤祥恒记银楼、赵信元银楼等多家老银匠加工银饰 。民国十五年(1926)据《武进年鉴》记载,是年武进城乡共有银楼19家,其中城区11家。民国十七年市区银楼增至14家,其中蒋懋大、沈正和、源升、信裕、凤祥、赵信元6家规模较大的银楼操纵着金银价格,其他的八家小银楼都得听命于他们。民国二十六年,日军侵常,常州沦陷,城乡当铺大都被抢,金银饰流散社会,加上社会混乱,盗墓成风,城乡富户的随葬金银被盗墓者挖出,一时社会上金银饰品增多。为迎合持有者出售和改制的需要,银楼业大量增设,时有大小银楼多达四五十家。

  抗战胜利前和解放前的一段时间里,通货极度膨胀,物价一日数涨,中储券、法币、金圆券的币值一贬再贬,造成人们重物轻币的恐慌心理,金银物轻价高便于保存和携带,更为人们所青睐老银匠加工银饰 。银楼业借此机会大发其财。民国三十七年据统计常州经江苏省工商部批准营业的银楼就有41家。至1949年常州解放时,尚有银楼36家。

  解放后,人民政府加强了对金银的控制,颁布了金银管理暂行办法,规定银楼业只准按规定价格出售,不得再行收进老银匠加工银饰 。延至1950年2月各银楼存货均已先后售完,遂报歇转业。”

  这是不是说常州现在已经没有银匠了呢?

  那我如果想加工银质饰品该怎么办呢?